1960年春天的一个午后,阳光温柔地洒在贵阳花溪公园的湖面上。周恩来总理与夫人邓颖超在视察工作之余,特意抽空来到这座风景秀丽的公园散步。照片中,他们并肩倚靠在汉白玉栏杆前,身后是波光粼粼的湖水和初绽的新柳。周总理身着笔挺的中山装,左手自然地搭在腰间,深邃的目光透过镜片凝视着镜头,眉宇间透着政治家特有的睿智与从容。邓颖超则穿着素雅的旗袍,银丝眼镜后的双眼弯成月牙,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,左手轻轻搭在丈夫的臂弯里。这对革命伴侣自1925年在广州相识,共同经历了大革命失败、长征烽火、抗战岁月,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时期。如今西花厅庭院里的海棠树又到了含苞待放的时节,只是再不见那位最爱在花下批阅文件的身影。
在延安窑洞的煤油灯下,董必武与何莲芝留下了珍贵的合影。照片里,戴着圆框眼镜的董老正在伏案工作,何莲芝端着热茶站在身后,土布棉袄的袖口还沾着厨房的面粉。他们的爱情始于1937年的延安,当时何莲芝是边区被服厂的积极分子。鲜为人知的是,董老曾在江西苏区与陈碧英结为夫妻,长征开始后陈碧英因伤病留守,从此音讯全无。1951年,已是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董必武特意带着何莲芝回到瑞金,走遍各个村落打听前妻下落,最终只在档案馆里找到一张泛黄的党员登记表。
展开剩余84%1983年的北京秋日,陈云与夫人于若木在庭院里合影。画面中,穿着藏青色中山装的陈云坐在藤椅上,膝盖摊开着经济工作报告,于若木正弯腰为他整理肩头的落叶。阳光透过银杏树在他们身上投下斑驳的光影。这对伉俪1938年在延安中央党校相识,当时于若木是卫生所的年轻护士。他们共同生活的58年里,养育的三女二男都成长为各领域栋梁。即便在担任中纪委书记最繁忙的时期,陈云仍坚持每周亲自检查孩子们的读书笔记,书柜里至今保存着他用红笔批注的《古文观止》。
1949年深秋,刚被任命为西南军区司令员的贺龙,与夫人薛明在重庆曾家岩的寓所前留下合影。照片里,贺龙穿着呢子军装,浓眉下的眼睛炯炯有神;薛明一袭阴丹士林布旗袍,齐耳短发衬得面容格外清秀。这位北平女师大的高材生,1942年在晋绥边区与贺龙相识时,曾让不少年轻参谋看直了眼。尽管两人相差整整二十岁,但同样刚烈的性格反而让他们格外投契。晚年的薛明先后经历了丈夫被迫害致死、儿子贺鹏飞意外离世等打击,却始终保持着那份知识女性特有的坚韧。
1951年仲夏,刘少奇与王光美在北戴河海滨的合影透着温馨。王光美穿着碎花连衣裙,正弯腰给坐在藤椅上的丈夫递西瓜,海风拂起她乌黑的发梢。这位辅仁大学物理系的高材生,1946年在北平军调部担任翻译时与刘少奇结缘。他们的婚礼上,王光美特意用延安带来的粗布做了件新衣裳。中南海西楼的家里,九个孩子(包括前妻所生子女)的欢笑声常常持续到深夜。王光美总能把物理学者的条理性用在管理这个特殊家庭上,连孩子们的作息表都绘制成彩色图表。
1962年金秋,朱德元帅与康克清在中山公园赏菊时的合影格外动人。康克清正指着朵墨菊说着什么,朱德拄着手杖微微俯身倾听,呢子大衣的下摆扫过满地落叶。1929年在井冈山,17岁的农家女康克清第一次见到朱德军长时,怎么也不会想到会成为这个比她大25岁男人的终身伴侣。尽管没有亲生子女,但她把朱德与前妻所生的朱琦、朱敏视如己出。三年困难时期,她亲自在庭院开荒种菜,总把最好的饭菜留给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。
1939年晋察冀根据地的战地医院里,罗荣桓与林月琴的结婚照透着战火中的浪漫。林月琴护士服的衣领还别着红十字袖章,罗荣桓的军装肘部打着补丁。他们的爱情始于延安抗大的课堂,当时刚从鄂豫皖边区来的林月琴,总能在军事理论课上提出独到见解。与第一段封建包办婚姻不同,这次结合让严谨内敛的罗政委找到了知音。建国后担任总政治部主任期间,罗荣桓仍保持着每晚给妻子读报的习惯,直到1963年病逝前,还惦记着要给妻子新买的收音机换电池。
1938年五台山八路军司令部,聂荣臻与张瑞华留下了一张特殊的全家福——背景里还站着他们收养的日本孤女美穗子。照片中聂荣臻的绑腿沾满泥土,张瑞华把军帽拿在手里,正弯腰给小女孩整理衣领。这对革命伴侣1928年在上海地下工作时结为夫妻,白色恐怖时期,张瑞华曾假扮成富家太太,把机密文件藏在旗袍夹层里传递。1992年张瑞华去世时,卧室墙上还挂着聂帅手书的相濡以沫条幅,落款日期是他们金婚纪念日。
1947年转战陕北的骡马队伍中,任弼时与陈琮英的合影记录下最艰难的岁月。任弼时披着破旧的军毯骑在马上,陈琮英步行跟在旁边,手里还攥着刚摘的野酸枣。这对1926年在莫斯科结为连理的夫妻,经历过上海龙华监狱,走过了雪山草地。1950年任弼时突发脑溢血去世时,办公桌上未写完的《关于整顿党的组织》旁,还压着陈琮英为他准备的降压药。此后半个世纪,陈琮英始终保持着丈夫生前的生活习惯,连他最爱用的新民牌钢笔都摆在原处。
1940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,彭德怀与浦安修在简易篮球场边的合影令人唏嘘。彭老总卷着裤腿坐在石碾上,浦安修抱着记录本站在一旁,背景里战士们正在打篮球。这位北师大毕业的新女性,是在山西抗日前线与彭总相识的。可惜两段婚姻都因战争聚少离多而终结,晚年的彭德怀住在吴家花园时,总让工作人员在书房多摆一把藤椅——那是按浦安修当年常坐的位置摆放的。1974年临终前,他最后整理的是抗战时期与浦安修在前线的往来信件。
1992年深圳仙湖植物园,邓小平与卓琳在榕树下的合影成为改革开放的象征。88岁的邓小平穿着浅灰色夹克,卓琳一袭藏蓝套装,两人正俯身观察一株珍稀植物。1939年在延安,从北平来的女大学生浦琼英(后改名卓琳)第一次见到这位八路军参谋长时,还担心老干部太严肃。谁知婚后发现丈夫最爱听她唱云南民歌,三年困难时期还偷偷给她留食堂发的糖果。2009年卓琳去世时,卧室里那台老式留声机还在循环《春天的故事》——这是她为纪念南方谈话特意学会的歌。
1991年西湖国宾馆的草坪上,89岁的彭真与88岁的张洁清留下了钻石婚纪念照。彭真拄着拐杖眺望雷峰塔,妻子细心地为他系着围巾。这对1939年在晋察冀边区结婚的夫妻,共同经历了北平地下斗争的惊险,也熬过了山西监狱的酷刑。退休后他们坚持每天清晨携手散步,张洁清总在口袋里备着润喉糖——那是为丈夫在狱中落下咳疾准备的。2015年张洁清以103岁高龄离世时,床头柜上还摆着两人金婚时在香山拍的合影,相框边沿已被摩挲得发亮。
发布于:天津市配资查询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